兰州拉面故乡之争:因为面条这个县每年多挣18亿

兰州拉面故乡之争:因为面条这个县每年多挣18亿
2017年10月06日 08:06 AI财经社
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

兰州牛肉拉面,是甘肃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,讲究“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”,即汤清、萝卜白、辣椒油红、香菜、蒜苗绿、面条黄亮。因口味甚佳,兰州牛肉拉面被誉为“中华第一面”。 (文/AI财经社实习生江文华,编/杨舒芳)

兰州拉面馆遍布全国各地,人们只需花十多元钱,就能吃上一碗拉面。鲜为人知的是,大多数兰州拉面馆,并不是兰州人开的。拉面馆的老板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青海化隆人。化隆,位于青海省东部,自然灾害频繁,经济发展水平低,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。

这个离兰州两百多公里远的回族自治县,曾是有名的黑枪制造地。“化隆造”几乎是高质量黑枪的代名词。当地农民因生活所迫,加之不懂法律,很多人都走上了制枪贩枪的违法犯罪道路。图为私造黑枪犯罪嫌疑人韩乙沙盖,来自《新闻调查》。

有人做枪,有人做买卖。1988年,化隆县阿什努乡农民马贵福,拿着5000元钱和朋友去了福建厦门,并在厦门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清真拉面馆。不久,马贵福在厦门赚到了第一桶金。这是化隆拉面馆开遍全国的源头。之后几年,马贵福带上几十名亲朋好友,让他们在自己的拉面馆打工、学拉面手艺。

手艺学成之后,不少人都自己开了拉面馆,再请老乡来打工。这种亲帮亲、邻帮邻的互动一直存续至今。但因为“化隆拉面”的名气没有兰州拉面大,他们索性以“兰州拉面”来命名自己的店铺。昔日的化隆拉面第一人马贵福,已经将拉面馆开到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、上海虹桥国际机场、成都双流国际机场……

在化隆人开拓全国拉面市场的同时,化隆县政府选派92名工作人员奔赴各地,累计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用工、子女上学等方面的问题1600多件,调处矛盾纠纷1200多起。民政、公安等部门也分赴各地,为务工人员办理劳务输出证、身份证、婚育证等证件2.5万余件。自2007年以来,化隆县财政累计贴息近1260万元,鼓励全县干部职工提供工资担保,发放拉面经济担保贷款2亿余元。

2000年,在外开拉面馆的化隆人有3.6万人。化隆县政府官网特意开辟了一个“拉面经济”的栏目,其中提到,近年来,化隆“拉面经济”成为产业化发展家族中的一张王牌。在全国26个省市210个大中城市经营拉面馆的人员稳定在7.9万人,带动劳务输出11万人次,年收入达18亿元,占全县创业经济总收入的70%。

看着拉面经济的发展,“兰州拉面”的产地兰州终于坐不住了。他们急切地想要为自己“正名”:兰州没有“兰州拉面”一说,只有“牛大碗”或牛肉拉面的说法。而且,牛大碗才是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。兰州的正名,主要分为两步:注册商标、走出甘肃。

2007年,兰州市确定了兰州牛肉拉面的统一标识,并申请注册商标。图案以绿为主色调,图形似牛头却又像拉面动作。对符合标准的面馆,兰州市政府统一授权使用“兰州牛肉拉面”商标,以便消费者一眼便知面馆是否正宗。2009年,商标授权工作全面展开。一年后,国家商标局通过“兰州牛肉拉面”的注册申请,中国烹饪协会也将兰州市命名为“中国牛肉面之乡”。

2012年,兰州本土拉面开始走出兰州,向全国扩张。2014年10月,东方宫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进入厦门;2015年1月,安泊尔兰州牛肉面进入武汉,完成出省第一步。五年之后,兰州本土拉面还在继续向外扩张,给化隆拉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冲突也由此而生,正如纠缠多年的加多宝和王老吉。兰州牛肉拉面和化隆拉面今后的发展如何,是和解还是继续竞争,仍需时间给出答案。

  • 收购嘉里,顺丰的全球化野心

  • 后疫情时代,康佳技术营销双发力,助力公司营收利润创佳绩

  • 打榜、集资应援,“饭圈”供养的追星APP等,也该退场了

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

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
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